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规划信息

宜春市科技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访问量:

关联稿件: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把创新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推进之年。市科技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多种形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坚持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瞄准一流,奋勇争先,以“第一力度”争创新时代科技创新“第一等工作”,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一项重大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连续第一、两项制度创新、两次典型发言、两次全省活动”。

“一项重大改革”合市农业科学院、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市科技情报所、食用菌研究所、市林业博物馆职能组建市科学院,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正处级,归口市科学技术局管理同时我局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科技创新促进中心。

“两连续第一我市荣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共荣获12项省科学技术奖,连续两年获奖项目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设区市第一。高端人才引培工作全省第一,45人入选省“双千”人才计划,入选数连续两年居全省设区市第一

“两项制度创新”制定《宜春市关键重点科技创新技术“揭榜挂帅”实施办法(试行)》《宜春市科技创新券实施办法(试行)》两项政策,重点支持我市锂电新能源、医药大健康、富硒产业等主导产业技术攻关和新增3000万元科技创新券支持科技创新

“两次典型发言”在全市2021年“产业招商项目攻坚大会战”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和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推进会分别典型发言。

“两次全省活动”分别在万载和铜鼓举办了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江西省科技下乡活动和第二届中国黄精产业发展研讨会暨首届江西(铜鼓)黄精高峰论坛。

一、谋划新格局,科技视野更加开阔

1.精准规划谋新篇。围绕“十四五”时期,宜春市主要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全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加速中心城区强起来、县市区跑起来大宜春立起来步伐,加快建设综合实力强市、绿色发展大市、文明幸福城市,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遵循“空间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非同质化竞争、区域功能定位”四大原则,科学制定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即构建“一核三区五基地”创新布局。(一核:中心城区自主创新核,三区:袁上万创新引领区、丰樟高创新示范区、昌铜四县创新赋能区,五基地:宜春经开区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宜春丰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宜春高安绿色光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樟树中医药产业基地、宜春中心城区“生态+大健康”创新示范基地)

2.创新制度添动力。制定《宜春市关键重点科技创新技术“揭榜挂帅”实施办法(试行)》,着力攻克我市锂电新能源、医药大健康、富硒产业、先进装备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制定《宜春市科技创新券实施办法(试行)》,市财政新增3000万元科技创新券支持科技创新,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3.强化宣传求实效。举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辅导培训班,省科学技术奖申报培训会,网上常设技术交易专项补助政策宣讲会等专题培训,参与人数达千人次,促进企业沙巴体育_轮盘赌博-【app*官网】更全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受到沙巴体育_轮盘赌博-【app*官网】的广泛欢迎。同时结合江西省科技下乡活动活动,加大科技惠企政策宣传,发放科技宣传资料千余份。今年以来,科技日报、宜春日报、省、市电视台等媒体刊物报道我市科技工作成效90余次,“创新宜春公众号发布科技政策、信息260余条,全市科技创新氛围进一步浓厚。

二、激发新动能,创新资源更加集聚

1.抓改革,优化机构职能。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的龙头、人才聚集的高地、创新服务的平台、成果转化的载体,整合市农业科学院、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市科技情报所、食用菌研究所、市林业博物馆职能,组建市科学院,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正处级,归口市科学技术局管理。主要承担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咨询、科技创新合作、科技金融服务等职责。科学院的成立将改变中心城区无工业类科研机构的痛点。同时我局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科技创新促进中心。

2.抓载体,搭建创新平台。组建提升宜春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以“高水平服务、高水平推导、高水平管理”为目标,广聚资源、精准服务。发展高企会员617家,占全市高企总数725家的85.1%,聚集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和优质企业,拥有全市6家上市企业和435家规上企业,会员企业的经济贡献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5%以上;与中科院、青岛能源所等12个研究院所,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80多家高校建立了紧密联系;引入了10余家第三方机构成为合作伙伴;先后举办了6场大型技术对接活动,配合了11家企业开展网上技术市场交易;组织了项目申报培训辅导16场,累计服务项目106项,辅导了6家申报高企全部通过认定;开展科技培训活动17场,累计参加培训1827人次;组织科技奖励培训辅导6场,辅导了13个项目获得省奖初评推荐。

3.抓主体,激发创新活力。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不断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2021年上半年推荐申报认定2021年度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118家;推荐718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入库664家。

三、创造新作为,工作举措更加有力

1.争取科技项目。今年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连续两年获奖项目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设区市第一;全市组织申报2021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78项(含自然基金、管理科学、研发计划、人才计划、基地计划、创新联盟等类型);获批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个(全省本批次11个);获批江西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第一批项目2项、资金40万元;组织申报两批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34项组织申报03专项及5G项目18项;立项支持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计划项目239项;全市共登记省级科技成果68项;下达2批企业自主研发科技计划项目83项。

2.攻关关键技术。今年启动关键重点科技创新技术“揭榜挂帅”,进一步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战略科技力量、领军企业、帅才型科学家的作用,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支撑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每项资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拟安排10—15。已征集53项“揭榜挂帅”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同时向省科技厅推荐并报送了32项

3.加大科普力度。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于5月22日—28日开展了以“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为主题的2021年宜春市科技活动周,在铜鼓县举办了活动周启动仪式和科技成果展。同时,组织参加全省科普讲解大赛,1名选手荣获二等奖、2名选手荣获优秀奖、1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市科技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四、破解新难题,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1.科技特派员解企业难题。去年建立了全省第一支“企业科技特派员”基础上,今年继续打造企业科技特派员升级版。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链,选派了116名科技特派员组建成新能源及新材料、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先进装备(现代家具)、医药大健康、绿色食品(富硒)等5个科技特派团,入驻100多家企业,由“单兵”升级为“团组”、由“企业”升级为“产业”,助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

2.“科贷通”解融资难题。在去年放贷规模全省第一基础上,继续深化“科贷通”工作,加强政策宣传、拓展合作银行、增加风险补偿金、加快审批流程、放大杠杆倍数。目前我市10个县市区和宜春经开区率先在全省设区市全覆盖开展“科贷通”,今年1—6月为1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发放贷款3.116亿元,累计放贷7.7415亿元。

3.加强合作解科技交流难题。组织企业参加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会、山西太原中博会、南京中国芬兰对接会等创新合作交流会;组织企业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江西理工大学等大院大所进行对接,目前已征集105项企业技术需求;2021年有112家企业与158家高校院所签订的230个科技项目合作正在进行中;2021年上半年我市已完成网上技术交易金额1482.5万元。

五、贯彻新思想,干部素质更加过硬

1.聚焦理论武装头脑,夯实思想之基。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引领“三会一课”为主要抓手,通过开设“科技大讲堂”、赴万载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等形式,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到日常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上半年,局党组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3次,中心组集中学习8次,集中宣讲活动1次,“主题党日”活动6次,开设“科技大讲堂”2次,党员干部赴挂点社区开展平安宜春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3次,进一步补充了党员干部的思想之钙,夯实了党员干部的思想之基。我局党建做法在全市机关党建会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获全市新闻报道先进。全市“七一”表彰大会我局2人受表彰,分别荣获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2.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补足精神之钙。按照党中央、省委部署和市委具体安排,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详细的党史学习教育方案,为每名党员购买了必读书籍和笔记本,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参加了“四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拍摄了《不忘初心》专题片,定期开展学史督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事,开展了江西省科技下乡主场活动,活动现场3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和专家面对面、心贴心地为农民群众开展了农业科技服务,赠送新农药、新兽药和新良种;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急事,引导帮助企业申报自主研发科技计划项目83项;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事,为1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发放贷款3.116亿元;解决企业减税降费的要事,加大科技惠企政策宣传,发放科技宣传资料千余份;解决文明创建群众烦心事,支持灵泉街道鼓楼社区5万元文明创建经费,整修下水道等基础设施3处,1000余民居民受益,全局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3.推进廉洁机关建设,营造清廉之风。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十四届省纪委六次全会、四届市纪委六次全会精神,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召开了“肃清颜赣辉流毒,推进清廉宜春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出台了《市科技局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工作方案》和2021年度市科技局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要点暨责任清单和任务安排》,主动认领工作任务,细化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强干部8小时外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和处理干部违法治安管理等事项,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扎实推进了清廉机关建设。

贯彻落实宜春市建设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市要求,下一步,宜春市科技部门将坚持党建引领,风清气正、善谋实干,做好科技“人、财、务”,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杠杆作用,“点石成金”助力宜春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做好“人”上下功夫,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加大工业、农业科技特派团工作力度。二是在做好“财”上下功夫,推进“科贷通”、“5511”工程专项+“科技创新券”、企业及全社会研发投入。三是在做好“务”上下功夫,切实推进科技创新各项事务工作。

                                  宜春市科技局

                                 2021年7月12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